青岛劳动争议律师
法律热线:
手机:
13606343839
0532-86019907
邮箱:JXH_1025@126.COM
地址:青岛市香港中路福泰广场A座2205室
站内搜索

非正规性就业:拓展就业新渠道

发布时间:2014年4月7日 青岛劳动争议律师  
据《中国教育报》

200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因为遭遇sars疫情而备受关注。到目前为止,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50%至60%。而实际上,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向了非正规性就业市场。非正规性就业,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突破口吗?

被忽略的就业群体

就业的难易程度、就业工作的好坏如何衡量?人们普遍把就业率当作关注的焦点和风向标。高校的“一次就业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却不能全面地反映毕业生就业的现实状况。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非正规性就业”群体的存在。

“非正规性就业”是指那些没有按照劳动力市场规范就业的方式而获取职业。目前高校习惯称呼的毕业生“隐性就业”,很大程度上就属于非正规性就业。它的特征是学生毕业后没有明确的签约接收单位,档案放在学校或原籍人事代理部门,很多人毕业后就杳无音讯。但是这些毕业生大多数人并不是赋闲在家,而是在通过工作获得收入。

据调查,2002年上海市专科毕业生隐性就业的比例高达26%。主要包括几种情况:一是有的企业不与毕业生、学校签订三方就业协议书,而是直接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二是有的企业用人不规范,或者不了解既定程序,既没有签订就业协议书,也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毕业生已经开始上班;三是有的毕业生一时找不到理想的单位,先找个差一点的单位上班,但不签就业协议;四是毕业生在家族企业就业,或自主经营小店、小公司等,在就业协议书上体现不出来。

由于非正规性就业不易统计,难以科学的量化、标准化,所以一般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在统计就业率时,都未将其纳入,也就是说,实际上就业的人数比例高于公布的就业率。教育部对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截至2002年底,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80%,剩下的毕业生中,大多数人在以灵活、临时的就业方式从事各种短期工作,再加上一部分毕业生复习考研,真正未就业的毕业生不到7%。

正确看待非正规性就业

目前,从事非正规就业的毕业生还只占少数。部分选择“游击战”或“漂”在城市的毕业生,是因为落户、档案接转、地域选择等方面的原因,不得已而通过“非正规”的就业程序走向社会,主动选择的较少。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从毕业生的观念方面看,一些毕业生仍存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就业期望值过高,认为只有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大型企业,各方面有保障才算是体面的就业,对各种私营小企业和各种带有临时性的工作不屑一顾;另一方面,非正规性就业部门大多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低、稳定性较差、用工不够规范,容易引起劳务纠纷,这让一些毕业生有后顾之忧。

不过,这种状况近年来正在得到改观。一大批新型的非正规性就业方式正在不断涌现,非正规性就业领域同样有许多富有创新性、创造性的白领职位。人们对非正规性就业的看法正在逐步改变,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开始加盟这个领域。

尚有很大潜力可挖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蔡所长认为,按照年初制定的宏观调控计划,中国今年新增就业岗位量应在800万个左右。而sars可能使全年新增就业岗位减少约130万至530万个。也就是说,计划新增就业量一部分会因为这场危机而损失掉。

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劳动力需求的扩大受阻,两种趋势相互结合,更多的大学生选择非正规性就业也就成为必然趋势。蔡所长认为,近年来中国就业增长的一个主要渠道是自主灵活就业,其主要部门是中小企业、非公有经济和第三产业,这些非正规的隐性就业,这两年来已占到全部就业人数的38%。扩大就业,应该在挖掘非正规性就业的潜力方面下功夫。

如何发展非正规性就业

目前,要让非正规性就业科学、健康地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要认识到非正规性就业对促进就业的巨大贡献,高度重视非正规性就业部门的发展,改变把非正规性就业部门的发展看成是权宜之计的错误观念,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为非正规性就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特别是对吸纳大学生就业较多的知识性、技术性的新型非正规性就业部门,更应给予大力支持,最终将非正规性就业部门培植成为我国就业增长乃至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柱。

二是加大对非正规性就业市场的规范力度,加快其制度化进程,使非正规性就业正规化。各级立法部门应加快非正规性就业市场的立法进程,完善各项劳动合同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使各种通过非正规渠道就业的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障;对非正规性就业市场中存在的克扣工资、人身侮辱等现象依法予以严惩,保护就业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就业者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三是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和社会上的媒体,应从正面对非正规性就业进行宣传,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使大学生树立对非正规性就业的信心,看到非正规性就业的良好发展前景,从而自觉地、主动地选择非正规性就业。

四是加强对非正规性就业部门劳动者的培训,使他们获得必要的技能,同时增强非正规就业部门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让非正规就业也变得“正规”。



All Right Reserved 青岛劳动争议律师
All Right Reserved Copyright@2024 版权所有 法律咨询热线:13606343839 网站支持: 大律师网